近兩年,定制家具行業發展迅速,“定制”深得消費者喜愛,同時受消費者詬病的問題也較多,“貨不對板、延遲交付、售后跟不上”等問題也多次暴露在公眾視野中。行業缺乏國家層面的標準去規范約束是不爭的事實,行業準入門檻較低,直接導致市場上打著定制家具招牌的企業“遍地開花”,但部分企業并不具備為消費者提供定制服務的能力。
相較于傳統的成品家具而言,定制家具改變了服務方式、銷售方式,作為新鮮事物,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?
“品”與“質”的較量
據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了解,定制家具因其“滿足個性化需求”的特色,深受消費者青睞,近兩年來發展迅猛,市場逐漸形成以索菲亞(53.740, -0.28, -0.52%)家居股份有限公司(002572.SZ,以下簡稱“索菲亞”)、歐派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歐派”)、廣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尚品宅配”)、廣州好萊客(29.990, -0.87,-2.82%)創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(603898.SH,以下簡稱“好萊客”)四大“巨頭”為代表的競爭格局。
雖說品牌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第一粒定心丸,但事實是大品牌并不一定等于高質量,尤其是在定制家具行業。近日,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購買索菲亞等產品時的“遭遇”。
據董女士描述,在與索菲亞門店工作人員交涉過程中,先是設計師前前后后修改設計圖紙近半年,仍然未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程度,她想退款,但索菲亞工作人員表示定金不能退。后來她將定制的衣柜改成做書桌。不過,1.2米高的書桌收費近3000元,董女士認為價格太高。雙方溝通后,未達成一致,索菲亞工作人員對董女士的退款要求置之不理。
“雖然最后退款拿到手了,但如果出高價買到的東西質量也不一定得到保證,而且服務態度不好,索菲亞就有點過分了”,董女士說。
記者注意到索菲亞官網投資者互動平臺顯示,許多消費者留言稱遇到了“遲遲不發貨”“發錯貨”“門店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”等問題。
索菲亞公關部表示,投資者互動平臺不需要實名注冊,聯系不到客戶,也無法確認留言者是否確為索菲亞客戶,而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的標準很難衡量。同時,索菲亞注重對信息化系統的持續升級,在制造端提升智能化水平,CNC(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)比例提升至99.92%,大大減少了生產出錯率,全國平均一次安裝成功率約80%,高于行業平均水平。
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做定制家具,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的裝修需求和裝修風格,再根據不同的消費品牌和消費意識,為消費者量身制作消費圖紙,圖紙設計好以后一般需要修改4~5次,才能達到業主80%左右的滿意程度。